首页
1分钟赛车网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1分钟赛车网 > 新闻动态 > 银行为何集体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?

银行为何集体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?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70

最近不少储户发现想存5年期大额存单越来越难了。打开手机银行,曾经热门的5年期大额存单选项要么消失不见,要么额度长期"售罄"。多家银行集体下架这个产品,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

先看一组关键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跌到了1.43%,这已经是相当低的水平了。什么是净息差?简单说就是银行"低买高卖"赚的差价。存款是银行的"进货"成本,贷款是银行的"出货"收入。现在贷款利率跟着LPR,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降再降。

可存款这边大家都爱存长期,尤其是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偏高,银行等于进货贵、出货便宜,再不调整真的要"赔本赚吆喝"了。

以在二线城市某国有银行工作的理财经理张姐为例,她最近常跟客户解释以前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能到3.5%甚至更高,但现在房贷利率都跌破4%了,银行夹在中间压力太大。上个月有位做建材生意的李先生想存200万5年期大额存单,结果被告知产品下架,最后只能拆成几笔3年期存款。

银行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本质上是给自己"减负"。长期高息存款就像背着个大包袱,不仅增加成本还限制了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,就像开车时一直踩着刹车,想提速都难。现在暂停发行既能避免未来几年都被高成本锁定,还能腾出手给企业和个人贷款降息,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。

除了自身经营压力,市场需求也在悄悄变化。以前大额存单利率比普通存款高出一大截,现在多轮降息后不少银行3年期普通存款利率和5年期大额存单只差零点几个百分点。像在三线城市生活的退休职工王阿姨以前每年都抢大额存单,现在发现普通存款利率差不多,还能提前支取更灵活,干脆就不追大额存单了。

从大环境看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,这就好比菜市场的菜价以前是统一定价,现在根据供需自由浮动,银行调整产品结构其实是在适应这场"利率自由落体"的大趋势。说到底,银行集体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是在艰难环境下的求生之举。对于普通储户来说,虽然少了一个理财选项,但也得明白背后的经济逻辑。未来理财可能要更灵活,分散投资、长短结合或许才是王道。毕竟银行都在想办法"过冬",钱袋子也得跟着市场变才行。